楼板开裂安全检测鉴定报告办理过程:
楼板开裂安全检测鉴定报告办理过程,公司下设的5个专业检测鉴定中心之一,主要从事建筑物结构实体检测、建筑物结构性鉴定、钢结构与程测试与监测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目前我所有专业人才34名,其中专家教授顾问3名,博士后1名,博士1名,硕士6名,5名,工程师15名,各类检测设备51余台(套),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1984年广东省建委与省技术监督局联合发文在本单位成立“广东省程质量检测中心站”起,深圳市房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就率先在省内开展建筑物结构检测与鉴定的专业技术工作,是省内*专业开展建筑物安全鉴定的机构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第三检测部的主要组建机构。本中心先后承担大量重点工程的结构检测与监测任务,解决大批工程结构上的疑难杂症,为社会、政府、业主及时处理了大量技术难题,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长期的实践与研究,大量的工程经验,造就本所在结构检测、房屋鉴定及施工监测等方面在省内的权威地位。
一、楼板开裂安全检测鉴定报告办理过程——楼板开裂安全检测鉴定报告实例:
某工业厂房,为六层框架结构。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30,钢筋为II 级钢或I 级钢。柱截面尺寸400×700mm,梁尺寸为300×800mm,次梁250×500mm,建筑面积为37800m2,基础处理为混凝土灌注桩。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使用至2009 年时发现5、6 层框架梁端距离柱子1.5m 左右及梁中部跨中区域出现了很宽、较长的斜裂缝和垂直裂缝。经现场用读数显微镜检测。斜裂缝宽度为1.25mm,跨中垂直裂缝宽度为O.3mm,斜裂缝长度超过1/2 梁高,倾斜角为30~50°左右,危及到结构的性。2016年8 月有关专家对此结构的梁和柱子进行了全面检测,查明了框架梁产生裂缝的原因,确定了结构的受损情况,为结构修复和加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对其性分析的基础上,20017 年对现有结构物提出了加固设计修复方案,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框架柱几何尺寸存在偏差,沿跨度方向凿去抹面层后的截面宽度与原设计尺寸偏小20——30mm。现有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强度C30的要求。采用超声回弹及拉拔综合检测方法。经测,6 根梁和8 根柱的混凝土强度在18~23Mpa,其数值比较分散,特别是框架梁的检测结果,6 根梁中有4 根不满足设计强度。抗剪箍筋间距偏差较大,用手轮切割机在裂缝区段沿梁跨方向切割混凝土保护层,箍筋间距比原设计偏大30%左右。受力主筋位置与原设计误差不大。采用读数显微镜和放大镜读取的裂缝宽度在0.3~2.44mm 之间。跨
中裂缝宽度相对较小.一般在0.1~0.3m 范围,而距梁端1~2m 区段斜裂缝宽度多在0.3mm以上,倾角在30~50°之间,部分裂缝已经贯通梁截面,且梁腹部裂缝*宽。另外,从调查施工记录发现:原设计采用正规水泥厂425#水泥,而施工中随意改用本地小厂生产的425#水泥,从原始施工记录中查得上部结构5~6 层框架梁、柱混凝土强度结果在18~23MPa 内,低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所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设计
旌工配制的强度24MPa 以上的要求。
2.2 框架结构的性分析
设备与荷载由厂方提供,其它荷载取值按现行规范标准,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采用实测值,并按标准规定取值,配筋以现场调查为准,框架结构梁、柱尺寸采用实测值。通过计算表明,第5、6 层框架梁在弯剪区段(斜裂缝区段)抗剪能力严重不足,梁裂缝宽度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梁跨中抗弯能力不足,柱抗弯、抗剪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但程度偏低。经计算和调查分析,其一是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换水泥厂家,施工混凝土配制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强度,施工质量差是导致抗弯抗剪承载力不足,裂缝过宽过长和过早的重要原因。其二是截面尺寸偏差(偏小)5%左右,弯剪区箍筋间距偏大30%,也是导致梁截面抗剪承载力不足,发生较大裂缝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两大问题,为保证结构的性,必须要对现结构进行补强加固和修复。
二、楼板开裂安全检测鉴定报告办理过程——对房屋裂缝的分析与检测
房屋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由混凝土结构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失衡是导致墙面或基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现象,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当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的差值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处于里层的混凝土会产生压应力,处于外层的混凝土由于散热较快或受自然界气温的影响产生拉应力,混凝土墙面由于受到内部的压应力和外部拉应力的影响出现裂缝。此外,混凝土墙面水分散失也是导致墙体裂缝的原因。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未及时加盖保护膜,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散失速度超过墙体凝固的速度,墙体产生拉应力出现收缩裂缝。裂缝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外观的审美价值,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轻者造成经济损失,重者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对房屋裂缝的检测需要查明裂缝的各类参数。在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的过程中,应明确房屋的结构性裂缝不仅对房屋的表面结构受力状况造成影响,更对房屋结构的使用寿命产生威胁。通常情况下,房屋结构的裂缝宽度越大,隐藏在混凝土内部的钢结构越容易受到腐蚀和锈化,其砌体结构更容易发生倾斜或倒塌,严重影响房屋的安全。若裂缝是横向发展的,则会在影响房屋的美观程度上占据较大比例,若裂缝是纵向发展的,则该裂缝在影响墙体美观性的同时,还对墙体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众所周知,房屋的墙体由钢筋混凝土结构制成,其使用性能为遮风避雨。钢筋混凝土结构完好无损时,能对风雨起到较好的遮蔽功能。若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破损情况,则会影响房屋的使用性能。
因此,对房屋结构进行安全鉴定的过程中,针对裂缝问题的基础检测方案的确定分为三步:步,确定房屋结构安全鉴定的范围;第二步,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第三步,对裂缝进行基础的安全鉴定。
三、楼板开裂安全检测鉴定报告办理过程——裂缝深度检测、表面损伤层检测:
裂缝深度检测可采用凿开法或钻孔取芯法直接观测,当裂缝较深时宜用超声波法。采用凿开法检查前,先向缝中注入有色墨水,则易于辨认细微裂缝。超声波检测裂缝深度有三种方法,即平测法、斜测法和钻孔测试法。
平测法又称单面平测法适用于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的情况,如地下室外墙板、路面或大体积结构等,且估计裂缝深度不大于500mm。检测时先将发、收探头对称置于裂缝的两侧。
先在混凝土的无缝处测定该混凝土平测时的声波速度。将T、R 换能器分别置于裂缝附近有代表性的、质量均匀的混凝土, 取100、150、200mm、……分别读取声时值,同时观察首波相位的变化,以距离为横坐标,时间为纵坐标,将数据点绘在坐标纸上(如图2-10)。如被测处的混凝土质量均匀、无缺陷,则各点应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按图形计算出这条直线的斜率,即为超声波在该处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
将发、收换能器置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两侧,并以裂缝为轴线相对称,即换能器中心的连续垂直于裂缝的走向。取100mm、150、200mm、……等,改变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在不同距离测读超声波传播时间 、并计算出超声波传播的实际距离 。
斜测法适用于结构的裂缝部位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可测表面的情况,如梁、柱构件。检测时将发、收探头分别置于结构的两个表面,且两个探头的轴线不重合,采取多点检测的方法,保持发、收探头的连线等长度,记录各测点接收波形的幅值或频率。
若探头的连线通过裂缝,超声波在裂缝界面上产生较大的衰减,幅值和频率比不通过裂缝时有明显的降低,据此可判定裂缝的深度及是否贯通。
钻孔测试法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中裂缝较深,或超声波功率较小接收到的信号微弱的情况。在裂缝两侧钻孔(如图2-13),孔径比探头直径大5~10mm,孔距宜为2000mm。测试前向孔中注满清水作为耦合剂,然后将接收和发射探头分别置于裂缝两侧的孔中,以相同高程等间距自上而下同步移动,逐点读取波幅和深度。绘制深度-波幅曲线(如图2-14),当波幅达到并基本稳定时的对应深度,便是裂缝深度。
表面损伤层检测
混凝土表面损伤的主要原因有火灾、冻害及化学腐蚀。这些伤害都是由表及里地进行,损伤程度外重内轻,损伤层混凝土的强度显着降低,甚至完全丧失。损伤深度是结构鉴定加固的重要依据。
混凝土损伤层简易的检测方法是凿开或钻芯观察,从颜色和强度的区别可判别损伤层的深度,如火伤混凝土呈粉红色。恒压钻进法也常有效,在恒压下等速冲击钻钻入混凝土,根据钻进速度或钻入阻力确定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另外还有超声波法。超声波在损伤混凝土中的波速小于在未损伤混凝土中。检测时,将两个探头置于损伤层表面,一个保持位置不动,另一个逐点移位(如图2-17),每次移动距离不宜大于100mm,读取不同传播路径的声速值,绘制出“时-距”直角坐标图,“时-距”图为折线,其斜率分别为损伤层和未损伤层中的波速。折点的物理意义在于,完全沿损伤层的传播时间与穿透损伤层并沿未损伤混凝土传播的时间相等,由不同传播路径而声时相等的条件,可建立方程,解得损伤深度。
http://www.zcfwjc.com